一秒记住【顶点小说】 www.dingdian888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“那要如何避雷?”范复粹看向殿中诸人,“既然雷乃天地之物,如何能让它随我心意?要它如何就如何?”
原来召自己前来是要商议如何避雷啊!
方以智眼下是明白了,实际上他对避雷也有一些研究,但他怕说出来,吓着了殿中这些人。
“方以智,看你神情,是知道该如何做?”范复粹没有放过方以智的表情,心中不由好奇,这个年轻人当真懂如何避雷?
“草民...不敢说...”方以智朝朱由检拱手。
朱由检见他暗含兴奋的神情,腹诽道,他可不是不敢说,他啊,等着自己给他一个承诺呢!
“说罢,无论你说什么,朕都不会怪罪于你,若你当真有避雷之法,便是立了大功,朕自有赏赐!”朱由检朝方以智说道。
“是!”方以智得了话,立即躬身应是,而后看向殿中诸人,说道:“草民以为,雷乃天地之物,避...是避不了的,不如引雷进而散之。”
“引雷?”冯巧闻言大骇,看向工部尚书周堪赓道:“这如何能用,雷击之力巨大,又容易引起天火,这不是胡闹嘛!”
“是啊,避雷如何就成了引雷?这可没有道理!”周堪赓也皱眉说道。
“诸位大人稍安勿躁,听草民继续说下去,”方以智朝他们拱了拱手,而后道:“引雷不是将雷引到屋脊上从而造成破坏和天火,而是要将雷引到地下而后散去,化危机于无形,这才是真正的避雷!”
“这...匪夷所思,如何能成?”范复粹朝方以智走近一步问道。
“其实,大明地界已有建筑如此避雷了,”方以智想了想说道:“福建土楼便有工匠在屋顶暗埋铁线导雷,南京大报恩寺佛塔鎏金顶与地下铁函相连,也有导雷避雷功效。”
“当真?”冯巧心中对此很是感兴趣,若已是有建筑证明此方法可行,紫禁城三大殿便可照葫芦画瓢,不止紫禁城,城外多少高大建筑,还有高塔佛堂,也都可效仿。
不说若被雷击起火后造成的损伤,就是每年因此的修缮费用都要不少。
如此一来,既能保全大殿,保全殿中人和物,还能省下一大笔费用来。
“草民不敢妄言,陛下若不信,可命人去查!”方以智朝朱由检躬身道。
“朕信!”朱由检点头,方以智说的自己倒也知道,福建土楼有一个叫裕昌楼的,证明是在崇祯年建造,留有导雷实物证据,而大报恩寺塔遗址也的确发现铜铁复合导雷结构。
殿中诸人听皇帝开口附和了方以智的话,也都缄口不言,冯巧神情更是激动莫名,恨不得去方以智口中说的那两处地方看一看学一学。
方以智本以为还得多费一番唇舌,或者真要等皇帝派人去查了之后才有下一步,此刻,皇帝竟然直接说信了自己的话,多少也有些不可思议。
“怎么?很惊讶吗?”朱由检看向方以智,“《天工开物》和《农政全书》里,也都有记录过雷电相关,朕看过很让你觉得不可思议吗?”
方以智忙躬身,“陛下博学,草民钦佩万分,
朱由检这番解释也能说得过去,要不是宋应星去了辽东,雷电的事多少也要让他来参与一下。
《天工开物》五金篇详述金属导电特性,有“金铁引电如水”之语,其中也有记载景德镇窑工用铁链防雷击,提出“雷乃阴阳激耀之气”的唯物解释。
“既然有实际应用案例,那你以为,紫禁城该如何做?”朱由检问道。
“草民以为,第一步要提高殿顶鸱吻的含铁量,而后在其内部预埋铁链,链尾连接于地,可让雷电通过铁链而导入地下...”
方以智见所有人盯着他,没有人开口发表意见和建议,便继续道:“另外,殿中雷公柱柱心改灌铅和锡,顶部加装鎏金铜盘,柱础铺设石墨粉层,这些做用便是强化引雷!至于导雷...”
“所有正脊暗埋锻铁条,每间隔五尺左右设铜铁倒刺,而后沿宫墙埋设铁链,节点处放置硝石袋防蚀...”
方以智抬头看着大殿屋顶,在心中快速做着计算,最后看向殿外,自顾自说道:“草民还想着,可利用金水河,河床抛投铁锚...”
方以智说得太过投入,好似完全忘了自己身处何地,他抬头环顾大殿,甚至在殿中走动来观察殿顶构造,甚至还想着走出殿外仔细查看周边情形。
王承恩为他捏了一把汗,刚想着开口提醒他几句,就见朱由检朝他摆了手,“让他去!”
陛下对能用之人可真是宽容,王承恩在心中感叹一句,遂即退后一步,任由方以智如此胆大妄为。
对于方以智所说的这些,朱由检也多少了解一些,殿顶鸱吻便当做是引雷之物,而后泄流路径便是按照雷公柱内铁骨至斗拱中的铁锔,再到台基暗埋铁链,最后至地下排水系统。
“你说得不错,不过还有些细节需要处理。”朱由检开口道。
沉浸在自己思绪中的方以智闻言立即回神,忙躬身朝向朱由检,“草民失礼,不过陛下说的细节,是什么?”
“避雷最重要的还是接地时候的散雷手段,接地时候的铁链网的防蚀很是重要,所有金属构件都需要用三蒸九晒之法处理,”朱由检说着看向方以智,“三蒸九晒法,可懂?”
“草民懂!”方以智连连点头,“三蒸九晒第一蒸,将铁链浸入乌柏叶汁,而后用松木甑蒸三个时辰,而后于辰时暴晒;第二蒸在铁链表层涂刷金丝桃油汞膏,而后柳木甑文火蒸六个时辰,之后阴晒于桑皮纸棚下...”
这才是两蒸两晒,第三蒸浸入五蒸桐油中,五蒸桐油便是桐油蒸沸五次去粘性,而后用松碳火隔水蒸十二时辰,如此可形成纳米级油膜,之后交替曝晒、阴晒各九次,最终会形成三明治结构。
如此,便是大明秘制防锈之法—三蒸九晒的制作顺序,之后有机构对明代铁链检测发现,处理后的铁链耐盐雾时间达一千八百个小时(未处理者仅两百个小时),汞齐层使导电性提升百分之二十,更利引雷。
而桐油膜含槲皮素等抗氧化成分(来自金丝桃油),避免因铁锈而导致不良接地引起的侧击事件。
方以智侃侃而谈,说得头头是道,冯巧就差拿着纸笔来记了,殿中范复粹、周堪赓两位阁臣时不时瞟一眼皇帝,在皇帝脸上可没瞧见什么惊讶,神情平静得很。
陛下若说看过宋司农的《天工开物》,知道雷电是何物也是正常,可对于三蒸九晒如此技法竟也熟悉。
范复粹心中想着,陛下平日政务繁忙,也不知哪来的时日习得这么多学问。
“好,朕就将紫禁城三大殿防雷事务交与你,你可能替朕办好这件事?”朱由检此刻已是完全信任方以智的能力,紫禁城防雷若是有成效,便可推广到各地州府,防范雷击灾害。
方以智听到皇帝这话,脸上惊喜神情如何都掩盖不住,“陛下信任草民,草民便能不负陛下所托!”
“好,既然如此,你便去工部,自观政做起,回去后将避雷网画出,待朕看过后再施行。”朱由检道。
“是,草民...臣遵旨!”方以智改口改得很是娴熟,周堪赓看着自己这新得的属下,突然有种预感,他这工部啊,今后怕是会热闹得很。
PS:明朝金属冶炼水平在嘉靖朝时已经能生产含铁量65%的青铜,所以铜铁合金可行;
中国在避雷技术发展史上并非单纯引进接受西方输入,而是存在本土化技术演进路径。福建土楼和紫禁城建筑的防雷设计,证明当时已掌握相当于欧洲17世纪中期的实用避雷技术。
方以智,被誉为“中国十七世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”,在自然科学、哲学、医学等领域均有卓越建树,尤其在雷电认知方面,提出的“悬铁锁”方案,与1749年富兰克林避雷针原理高度相似,但早约一百年,也是首次提出“主动导雷”概念,其理念应用于1750年广州十三行商馆采用“铁链+铜柱”避雷系统,1796年《扬州画舫录》记载:“西洋楼置铁竿引雷,盖本方式之说。”
方以智《物理小识》中47处引用其师王宣《物理所》观点,李约瑟《中国科学技术史》称王宣为“早期科学教育家的典范,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发现《物理所》残本中记载了比伽利略早20年的斜面实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