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秒记住【顶点小说】 www.dingdian888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十日,就收拾收拾准备回家了。
除了近百斤的松子和两大篮的蘑菇,还有一些山上院中结的晚杏。
关外的杏子熟得比关内晚,山里又比山下晚,他们挑着采了一些,还有不少熟透的挂在枝头,已经被鸟雀啄烂了。
咬破薄薄的皮,熟透的杏子一咬一包蜜,可惜山杏子的杏仁是苦的,不能吃,不过还是都留下了。
洗干净后埋到地里,说不准来年就能发芽,哪怕头两年不结果,总归有杏花可赏。
至于为何赶着提前下山,是因林长岁惦记地里的粮食,霍凌和颜祺则一直记挂着红果儿生狗崽的事情,不知道是否顺利,要是有了消息,他们就去董家村看一眼,也好尽早定下要哪一只。
各有各的心事,便也不多在山中停留。
事实所料不错,下山后的好消息果然一个接着一个。
家中后院中猪圈里多了只肥嘟嘟的猪崽,看着就壮实康健。
而虎子爹在霍凌他们上山的当天下午,就曾来过一趟,帮忙传了口信,说是红果儿头胎生了七只,四公三母,问霍家人什么时候去挑,待他们挑罢,剩下的董家才会往外分。
霍凌和颜祺得知后没多耽搁,到家次日就买了礼,给人的和给狗的都有,牵着大个儿上门去了。
不过红果儿护崽护得厉害,大个儿是没法近身的,就连霍凌和颜祺也只是远远看了一眼,怕惹恼了红果儿,回了奶让狗崽饿肚子。
七只小狗里,有四只的花色和大个儿一样,身上是黑的,又只有三只“四蹄踏雪”。
另外三只和红果儿一样是白毛,当中有一只独尾巴是黑的,打眼一看很是有意思。
黑色的四只恰好是两公两母,霍凌和颜祺挑了其中一只活泼的公狗,和大个儿浑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,接着又预备帮霍英挑一只白色的。
二人本想要那只黑尾巴的,可惜是母狗,要和黑豆儿养一起,便不能选一公一母,以防将来不小心配上。
颜祺看了看,抱出另一只身上白毛最多的,约定断奶后就来接走。
第64章制路菜
“我给廖老板他们熬了三罐子酱菜,一罐子茄子肉的,一罐子蒜薹肉的,一罐子杂鱼的,腌豆角和萝卜条也给装了些。”
早前答应廖德海,等他返乡时以路菜相赠,上次见面,听他和葛易说起,过了中秋就要启程了,颜祺便和霍凌商量着,趁下次赶集把做好的吃食送去客栈。
要说这路菜,要紧是多放盐和油,如此才不容易坏,像现在这个天气,路上走个十天半月,滋味是一点不会变的。
正因如此,要是在外面买,价格也不算便宜,自家做的更是都用好肉好油,一概干干净净的,拿这个做礼,也能见出诚意。
“只有酱菜不够,我再烙上五十个干面饼,想吃的时候蒸一下就变软。”
颜祺细心把罐子封上口,同身边的霍凌道:“你觉得如何?”
“我觉得很好了。”
霍凌肯定道:“你什么时候烙饼,我帮你和面。”
五十个大饼,要用的面可不少,单靠颜祺和面,怕是要揉到胳膊都酸了。
家里之前打了新麦,磨了几口袋今年的新面粉,他们俩用的是自己那一份,霍凌打开面口袋,用葫芦瓢往外舀了几瓢面。
舀到一半想到,不如索性多做十个,家里人一起吃,为此又多添了些面,完事后才将面口袋扎紧。
“今年收秋税的也不知什么时候上门。”
颜祺帮霍凌挽起袖口,“家里多了我,又得多出一份丁钱了。”
“从前盼着能交这份钱,还交不上呢。”
霍凌一本正经道:“有那人家为了少交丁钱,急着把家里的姑娘哥儿早早嫁出去,咱家不一样,还盼着人丁越多越好。”
颜祺抿唇笑了笑,想了想又道:“粮税呢,我听大哥喊你去村长家打听,今年涨没涨?”
霍凌摇头,“太平年月,不闹灾不征兵的,还和去年一样。”
中原虽是不太平,却和关外没什么关系,两地相隔太远。
除却接收了许多逃难来此的灾民外,其余便和当地人无关了。
就算是调粮赈灾,也调不到此处,否则等粮食到时,该饿死的也早饿死了。
做干面饼时揉面要加开水,霍凌皮糙肉厚不嫌烫,没多久就揉成了光面团。
别看这饼烙的时候锅里不放油,揉面时饼里却是要加的,颜祺往干面粉里加了点菜油,和成糊糊,霍凌扯一个剂子递过来,他就抹上油后又擀又揉,制成一个圆饼子。
旁边的锅也一早就烧热了,他举一个饼子在手心里托着,朝那锅里“啪”地拍去。
灶前烧着火,颜祺离锅近,没多久就蒸得脸颊泛红。
霍凌揉完了面,帮着颜祺一起擀饼,霍英从门外溜进来,也要了个面团去旁边玩。
叶素萍路过瞥见,无奈道:“你俩又惯着她,净浪费东西。”
霍凌回头笑道:“不浪费,她洗手了,一会儿无论做成什么都给她烙熟了,让她自己吃。”
霍英兴冲冲地用指头扯面饼,一个赶不及她巴掌大。
“我要做个小花饼。”
五十个面饼分了好几锅才做完,摞在一旁等放凉,原本不觉得热,忙完了也已经是一身的汗。
最后家里人吃的几个饼,连带霍英做的四不像由叶素萍接手烙完。
她现在月份还小,肚腹平平,宽松的衣裳一盖根本看不出来。
见颜祺盯着自己肚子看,她笑道:“是不是觉得这里面不像有个孩子?”
颜祺忙摇头,“不是不是。”
叶素萍扬起唇角,“过了三个月就能看出来了,和吹皮球似的,一天比一天大。”
一家人早就算过日子,叶素萍是来年开春的时候生,正好赶在雪化之前,霍凌和颜祺也能留在家里帮忙做事。
所以论起来,这个孩子来的时机恰到好处。
——
隔日,八月十五。
霍家和林家加起来八口人,约好一起去保家镇赶集。
既是为了卖山货和馅饼,也是给家里添置些过节的东西,顺便散散心。
等节后,就该筹备着收地里最后一波粮食,譬如高粱、苞米和谷子。
走出村没多远就遇见了从麻儿村来的牛车,车板很大,是专门载人的。
叶素萍有身孕,林母年纪大,霍英更是没怎么走过远路,赶不上牛车就罢,本说好慢慢走着去,不赶时间,既运气好赶上了,不必省那点车钱。
于是三个汉子把媳妇夫郎、老娘闺女都送上了车,林母最是舍不得这份花销,非要下去,还是肖明明好说歹说把人留下了。
“娘,我俩赶山挣钱了,您老还不许我们俩孝敬孝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