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秒记住【顶点小说】 www.dingdian888.com,更新快,无弹窗!
朱元璋对于有些事情也是免疫的,或者说心里是比较支持。
他看着马寻说道,“这事情你和保儿好好商议,商量好了报到我这里来,这事情不好跟标儿说。”
马寻连连点头,“知道了。”
朱标淡定的喝...
朱?点了点头,似乎明白了什么,但又有些迷茫。他从小在宫中长大,对朝堂之事虽有耳闻,但真正接触却并不多。如今舅舅马寻与几位重臣在此议论纷纷,他虽坐在一旁,却总觉得插不上话,只能默默听着。
“朝廷海禁虽严,但民间走私从未断绝。”张三丰缓缓说道,“尤其是江南一带,商贾势力盘根错节,若真要全面开海禁,势必触动他们的利益。到时候,朝堂之上,恐怕又是一场风波。”
“你说得没错。”华高点头,“但问题是,皇上现在有意借马寻的船队之力,打开海禁,至少是部分开放。这背后牵涉的,不只是商路和银钱,还有朝中各方势力的博弈。”
常遇春皱眉道:“我倒是不担心那些商人,他们再猖獗,也不过是些地头蛇。真正让人头疼的,是那些文官。他们最怕的,就是武将掌权,如今马寻的船队又带回了大量金银,朝中不少人恐怕已经在打他的主意了。”
“哼,我倒是不怕他们打主意。”马寻冷笑道,“我只担心一件事。”
“什么事?”朱?终于忍不住开口。
“是人心。”马寻目光深沉,“开海禁,若只是朝廷垄断,那自然能控制局势。但若放任民间,恐怕会引发更大的混乱。尤其是一些地方士绅,他们手中有船、有码头、有势力,若不加以节制,只怕比倭寇还要麻烦。”
“那你的意思是?”张三丰问道。
“我建议皇上,先在泉州、宁波、广州三地试行海禁部分开放,设立市舶司,由朝廷统一管理贸易,同时派遣兵船护航,防止海盗和走私。”马寻缓缓说道,“这样一来,既能控制局面,又能逐步推进,不至于引发太大反弹。”
“好主意。”常遇春点头,“不过,皇上那边,恐怕不会太容易答应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马寻叹道,“所以才要你们几位帮忙说话。”
“没问题。”常遇春拍了拍胸脯,“我回头就去找皇上,就说这是为了大明的长远考虑。”
“那就多谢了。”马寻拱手道。
朱?在一旁听得目瞪口呆,他从未想过,舅舅竟然有如此宏图大略,心中不由生出几分敬佩。
“舅舅,”他忍不住问道,“那您说,我以后能做些什么?”
“你?”马寻看了他一眼,笑道,“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把医术学好,别整天想着打仗和权谋。你不是那种人。”
“可我想为大明做点事。”朱?有些不服气。
“做点事不一定要上战场。”马寻语重心长地说道,“你若真有心,不如把医术学好,将来能救人无数,比你带兵打仗更有意义。”
朱?沉默了片刻,点了点头:“那我听您的。”
“这才对。”马寻满意地笑了笑。
就在这时,外面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,一个侍卫匆匆跑了进来,单膝跪地:“禀大人,泉州急报!”
“说。”马寻神色一肃。
“泉州海防军报,倭寇大举来袭,已攻破外港,请求朝廷支援!”
“什么?!”众人皆是一惊。
“多少人?”常遇春立刻问道。
“据初步估算,倭寇约有三千人,战船二十余艘,来势汹汹,泉州守军兵力不足,难以抵挡。”
“该死!”常遇春猛地拍案而起,“我这就带兵南下!”
“等等。”马寻却拦住了他,“你贸然出兵,恐怕正中倭寇下怀。他们既然敢来,必然有备而来。”
“那你说怎么办?”常遇春急道。
“我建议先调集沿海卫所兵力,同时派出火绳枪队支援泉州,另外,我可以让船队提前返航,从海上包抄倭寇。”马寻冷静地分析道。
“好,我立刻去安排。”常遇春点头。
“还有,”马寻顿了顿,“我建议让沐英也参与此次战事。”
“沐英?”华高有些惊讶,“他才刚封侯,经验尚浅。”
“正因为如此,才更需要实战历练。”马寻道,“他将来要独当一面,不能只靠纸上谈兵。”
“那我这就去禀告皇上。”常遇春转身离去。
马寻望着他离去的背影,眉头微皱,心中却隐隐有些不安。
“舅舅,”朱?低声问道,“您是不是担心什么?”
“是啊。”马寻叹了口气,“倭寇这次来得太过突然,而且规模不小,我怀疑……背后有人在操纵。”
“谁?”朱?一惊。
“目前还不清楚。”马寻摇头,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这次的倭寇,恐怕不是普通的海盗。”
朱?听得心头一紧,他虽然年纪不大,但也明白,舅舅的意思,恐怕是有人在暗中与倭寇勾结,意图破坏大明的海防。
“那我们该怎么办?”他问道。
“我们现在能做的,就是尽快稳定局势,同时查清背后的黑手。”马寻沉声道,“这场仗,恐怕只是开始。”
……
与此同时,泉州城外,倭寇大军已经逼近城下。
一名身穿黑袍的中年男子站在战船甲板上,望着远处的城池,嘴角露出一丝冷笑。
“大明,你们的好日子,也该到头了。”他低声喃喃。
身后,一名倭寇首领恭敬地问道:“大人,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?”
“按计划行事。”黑袍男子淡淡道,“先攻城,然后……让大明知道,什么叫真正的恐惧。”
……
京城皇宫,朱元璋听完常遇春的汇报后,脸色阴沉。
“倭寇竟然敢来犯我大明,真是不知死活!”他怒道。
“陛下,”常遇春拱手道,“臣请命出征,定将倭寇驱逐出境!”
“你去吧。”朱元璋点头,“但记住,一定要稳扎稳打,不可轻敌。”
“是!”
“另外,”朱元璋看向一旁的太监,“传旨,召马寻进宫。”
“是。”
……
夜色渐深,马寻再次来到皇宫,朱元璋亲自在御书房接见了他。
“马寻,朕听闻倭寇来犯,你可有对策?”朱元璋开门见山。
“陛下,”马寻拱手道,“臣以为,这次倭寇来犯,绝非偶然。背后恐怕另有黑手。”
“你是说……有人在背后支持他们?”朱元璋皱眉。
“极有可能。”马寻点头,“臣建议,一方面调兵遣将,抵御倭寇;另一方面,彻查沿海士绅,尤其是那些与倭寇有往来的商人。”
“好。”朱元璋沉声道,“朕准你全权负责此事。”
“臣遵旨。”马寻拱手道。
“还有,”朱元璋看着他,意味深长地说道,“朕知道你一直在研究火器,这次,朕允许你将火绳枪大规模投入战场。”
“谢陛下!”马寻心中一喜,他知道,这是自己等待已久的机会。
……
夜风微凉,马寻走出皇宫,抬头望向夜空,心中却充满了复杂的情绪。
他知道,一场风暴,正在悄然逼近。
而他,已经做好了准备。
“泉州战况如何?”马寻刚回到府中,便迫不及待地问道。
“回大人,泉州守军已退守内城,倭寇在外围肆虐,烧杀抢掠,百姓伤亡惨重。”一名亲信低声禀报。
马寻眉头紧锁,心中隐隐作痛。他虽不喜战事,但更不能容忍倭寇肆意妄为。
“沐英那边呢?”他继续问道。
“已经率兵出发,预计三日后可抵达泉州。”
“好。”马寻点头,“立刻派人通知沐英,让他务必稳住局势,不可轻敌冒进。”
“是。”
“另外,”马寻沉声道,“让火器营的火绳枪队也随行,务必在战场上试验新式火器。”
“是。”
待亲信退下后,马寻独自坐在书房中,手中握着一封密信,脸色愈发凝重。
这封信,是他刚刚收到的,来自泉州的一位旧部。信中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??倭寇背后,竟有大明内部势力暗中支持!
“果然……”马寻喃喃自语。
他心中已有猜测,但如今得到了确切的证据,这让他更加警惕。
“看来,这不仅仅是一场边患,更是一场朝堂之上的较量。”他低声说道。
就在这时,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,朱?推门而入。
“舅舅,”他一脸焦急,“我刚听闻泉州战况,情况是不是很严重?”
“确实不容乐观。”马寻点头,“倭寇来势汹汹,若不尽快击退,恐怕会引发更大动荡。”
“那我能帮上什么忙吗?”朱?急切地问道。
“你?”马寻看着他,眼中闪过一丝复杂,“你现在的任务,是把医术学好,别想着上战场。”
“可我不想只是个旁观者。”朱?坚定地说道,“我想为大明出力。”
马寻沉默片刻,缓缓点头:“好,既然你有这份心,那我便交给你一个任务。”
“什么任务?”朱?立刻精神一振。
“去泉州。”马寻正色道,“但不是去打仗,而是去救人。”
“救人?”
“对。”马寻道,“前线战事吃紧,伤病必然众多。你若真想为大明出力,就去前线,救死扶伤,这才是真正的功绩。”
朱?怔了怔,随即郑重地点头:“我明白了,舅舅。我这就去准备。”
“去吧。”马寻看着他离去的背影,眼中闪过一丝欣慰。
他知道,朱?终究会长大,会走上自己的道路。而他,也只能在背后默默守护。
夜色深沉,风声呼啸。
马寻站在窗前,望着远处的京城灯火,心中却已飞向了泉州。
他知道,一场真正的较量,才刚刚开始。